宁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吉林省境内发现多处ldquo24块石 [复制链接]

1#
白斑病         http://www.bflvye.com/

生活在吉林省这么多年,还有未解之谜?

听到朋友说这个信息时,汉字君还真有点不信。

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汉字君信了!

这就是“24块石”…………

怪石外地挺多,东北还真很少

说起怪石阵,最开始是从三国演义中听到的。实际上,国内外发现多处怪石阵,很多都成不解之谜。

图片中的巨石阵坐落在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复活节岛”上矗立着座重达30―90吨,来历不明的“石人阵”。

老挝北部偏远的川圹省丰沙湾查尔平原上由好几个石缸群组成的“石缸阵”。

这些各异的石头阵,至今无人破解。而在我们吉林省,竟然有多处石头镇,到底是谁摆放的?又为了什么?

吉林省境内多处石头阵

这些石头已经存在多年,二十四块石东西为纵,南北为横,一纵八块,一横三块,每块石头约0.8立方米,两侧的六块石头上有人工打凿出比较深、比较精致的凹槽。

建国后,吉林省敦化市市民就发现了这些怪石,但是没有注意。但是,随着考古学家的介入,人们发现在吉林省境内发现多处这样的24块石。而后,在俄罗斯、朝鲜等多地发现了24块石,足有20多处?

咋回事?谁摆放的?

江东二十四块石遗址

最为著名的江东二十四块石,坐落于敦化敖东古城东南,西侧是长图铁路线,北面距牡丹江米,南面是国道鹤大线公路。

遗址处现存二十三块大石块。这处二十四块石东西为纵,南北为横,一纵八块,一横三块,每块石头约0.8立方米,两侧的六块石头上有人工打凿出比较深、比较精致的凹槽。经过考古挖掘,发现地下有瓦的残片,具有明显的渤海风格,没有发现砖。说明这是一座只有瓦盖而没有砖墙的建筑。

据清代文献记载,远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在地表上见到的就是二十三块,民间传说那块丢失的石头是被大风刮走了。但是,这块石头具体是什么原因缺失的,至今并没有确切说清。江东二十四块石遗址与敖东城遗址隔江想望,距离渤海时期的六顶山古墓群仅有6公里遥。从遗址周边采集到的板瓦残片看,与敖东城和六顶山古墓群的同类出土文物相同,属于同一时期遗迹。

海清房二十四块石遗址

距离江东二十四块石约20公里的海清房二十四块石,在距离鹤大公路以南约米的台地里,是敦化唯一保持完整不缺的一处二十四块石。在遗址的周围,至今还散布着大量灰色和红色的布纹瓦片和滴水等物品。它的排列形式和纵横与江东二十四块石基本相同相似。但是石块的大小和石料的精致远比不上江东二十四块石,每块只有0.3到0.4立方米,而且石头上面没有任何人文信息。

官地二十四块石遗址

官地二十四块石,坐落于官地镇东胜村路鹤大公路以北约50多米的农民院子里,是四处遗址中唯一一处呈东西方向排列的遗址。目前存有22块,大小与海清房二十四块石基本相同,同是玄武岩却比较细腻,上面没有那么密集的窟窿眼。

腰店子二十四块石遗址

距离官地二十四块石约20公里的腰店子二十四块石,石头的大小、选料、排列形式与海清房二十四块石基本相同,目前仅存17块,据说原来也是22块,农业学大寨时期炸掉了五块。它是敦化唯一的一处在牡丹江之阳的文化遗存。

兴隆二十四块石遗址

兴隆二十四块石遗址,位于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兴隆村。周围有丰富的瓦片,陶片等渤海国时期的遗物。

马牌二十四块石遗址

马牌二十四块石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月晴乡马牌三队东侧。现存九块,其余十五块不知所踪,在遗址内发现有辽、金时期的遗物,这表明马牌二十四块石遗址始建于渤海国时期,继续沿用于辽金时期。

石建坪二十四块石遗址

石建坪二十四块石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月晴石建七队村南。现存础石六块。遗址面积大致为东西宽8米,南北长20米。遗址周围散布着灰色布纹瓦板瓦残片。

渤海文化下的千古之谜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它们是渤海人的文化遗存。

二十四块石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最难破解的奥秘,也是最引人入胜的问题。到目前学术界和民间大体有七种说法。

第一是停灵说,是渤海王族的人死后抬灵柩回祖坟时供休息时用的。

这种说法是把敦化六顶山古墓群视为王陵为前提的,但缺乏逻辑和证据。从两个公主的碑文分析,贞惠公主与贞孝公主的碑文文字基本相同,不同的字仅有29个。从碑文中对武则天的膜拜看,这是一个得到唐朝许可的文本,谁死了都可以用,只要象现在考试填空那样,填上男女,年龄陪葬地点即可。这充分说明渤海人对中原的礼仪是相当认同的。中原文化中礼仪的严格性是无与伦比的。在墓葬制度上只有天子皇帝才能享受隧道通墓室的待遇。因此而有鲁庄公这样周天子实在亲戚,向周王请求自己死后也能享受这种待遇遭到已经没有什么势力的周王婉言拒绝,还被人指责有野心。唐朝虽然有所放宽,但非皇帝直系血亲也还是不能有墓道的。渤海是唐朝相对自治的民族*权,因此国王的闺女死了也享受墓有隧道的待遇。但是无论如何出嫁的闺女死后必须进婆家的祖坟而不能进娘家的祖坟这一点是应当肯定的。未嫁公主死后要单独立墓,称“公主坟”,而目前渤海出土的两个公主都已经嫁人,但姐妹俩都没有与其夫合葬,这应当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有,贞惠公主墓碑的碑文“陪葬于珍陵之西原也”,也明确地否定了六顶山古墓群是王陵。珍陵,应当是王陵,但不一定是大钦貌的。因为两个公主死亡时,他还活着。虽然这不影响他修建自己的坟墓,但是,在“奉安”之前是没有正式名字的,“珍”应当是谥。看来,只能等候大祚荣、大武艺爷俩中的一个出来证明了。贞惠、贞孝两人的碑文中皆有“西原”字样。贞孝的是“陪葬于染谷之西原也”。目前,“西原”都按照方向指示词来理解,但是究竟是什么意思,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更加重要的是敦化所有的二十四块石,都有二到三米高基座,本来要放下棺材休息一下,还要吃力地爬那么高的土台子,渤海人不会那么愚蠢。因此,停灵说基本可以否定。

第二是祭祀说。

祭祀神灵和祖先以及战争,是中国古代的两件大事。但是渤海人的原始崇拜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根据中国典籍的记载,渤海人对祖先的敬重与亵渎是相当矛盾地并存着,体现了死人必须为活人生存服务的理念。春夏之际死了人,渤海人不但会入土起冢,而且还在“冢上作屋”,不令再湿。今天看来是非常的敬重;然而,秋冬死的人就没有这样待遇了,而是把尸体切成小丁,以引诱野兽,获取更多的猎物来保证生存。上古祭祀主要用“人祭”和“动物祭”。建设庙宇等固定场所的祭祀,是社会进步到相当程度以后的事,因此,把二十四块石看作是祭祀场所的遗址,是以今度古,缺乏充分的证据。其中“二十四”数目,既与“天罡”36不符,也与“地煞”72对不上,更与星宿28联系不上。倒是与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两次月亮的变化有一定联系。所以二十四的数目与古人的宇宙观有些关系。在中国最为古老的“易”文化中,如“连山”、“归藏”和“周易”,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偶数“八”作为宇宙万事的起点。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就可以无限地推演下去。而中国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却从两仪中的奇数出发阐述了自己的宇宙观。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道家主张“三”是万物之起点。渤海人与夏、商、周,尤其是周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典籍记载,渤海人定期向周朝进贡,物品既有弓箭,据说还有*豆等农产品。说明早在春秋时期渤海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大量地使臣往来于渤海、中原,因此中原关于“易道”的宇宙观不能不给他们以深刻的影响,与自己对天相气候的观察体验结合,逐步形成了纵八、横三的两维空间感,形成二十四是吉祥数字的观念,于是在利用某种自然力的时候,这种宇宙观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种遵循。

第三是驿站说。

所谓驿站,是指中国古代国家传递公文的站点。驿站与一般的旅店不同,它是国家的行*机构,不接待民间的人和事,而是专为公差服务,负责养马,做饭、住宿等。因此一般都坐落在“官道’附近,而且小的站点也有五六个人员编制,中枢的驿站如敦化额穆驿站,曾经具有近20多个正式编制,还有一定的临时工。因此,从驿站的功能看,二十四块石遗址,复原为建筑也就是25到30平方米,四面没有墙壁,承担不了驿站的任务。而且一匹马紧急时也可以一口气跑50公里,所以把二十四块石作为驿站,从距离上又显得过密。总之,驿站说还是没有足够充分的依据支撑。

第四是商兵东进标志说。

渤海地方曾经是商朝流放*治犯的地方。商纣王沃甲把他的亲哥哥箕子流放到渤海地区就是有力的佐证。但是,没有典籍证明商朝时渤海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的*事行动。*事行动表识,其实用不着建设那么豪华的建筑,堆一些自己明白别人糊涂的标记就可以,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存在将*事路标隐藏在明显的建筑物的绘画上。如日本在大举入侵中国之前,就派商人以“仁丹”广告的形式,在中国东北的许多城市和重要村镇的高大建筑的墙壁上涂上刺眼的兰色,画一个留着小胡子的*官。据说胡子的不同长度、弯度和上翘、下陲中就暗藏了指示道路方向的玄机。因此,商兵东进标志这种说法也缺少根据。

第五是仓廪说。

即二十四块石是装东西的一种仓库的基础石。这种说法比较接近实际,非常有道理和逻辑。地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原始的氏族社会,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他们在密林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树半腰就建有十几个平方米的仓库,里边放有猎物。无论是谁,只要需要就可以自由地去取。以此为佐证,二十四块石的建筑也许也是这种功能。可是,为什么同样是鱼猎产业结构的民族,一个把仓库建在树上,一个却建在地上?这只能从渤海人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处于一种半农、半鱼、半猎的状态,因此30到35平方米的仓库里边既有猎物,也有农产品。建在地上,距离水源不远,距离山林很近,更加方便存取。但是既然是装东西的仓库,为什么没有墙呢?或许,另有所用。

第六是民间传说。

在黑龙江宁安地区,围绕二十四块石遗址,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比较能够说明二十四块石功用的主要是诸葛亮镜泊湖诛大水怪的故事。说是诸葛亮的第六个师傅北极教主,曾经嘱咐其三件事情,其中第三件就是北走四千里,远涉镜泊湖,造勇士、造排弩,诛杀大水怪。周边的二十四块石,其实是诸葛亮布下的“八卦石阵”,云云。在敦化,围绕江东二十四块石缺少一块的情形,也演绎出抗日的故事。说是其中的一块石头,长期受日精月华的历练,有了灵性,就在一天夜里。突然腾飞,打日本侵略者去了,赶回老家还在那里镇守。所以至今未归,云云。尽管历史传说,曾经是中国历史的传承手段,但是在论证二十四块石的功用方面,可取之处比较少。

这些在我们身边的怪石,谁都无法说清他们的真实用途。我们相信,渤海古国居民能够费劲这么大力气,把24块石按照一定的规矩摆放在一起,绝对不会是简单的功效。但是,他们究竟摆放24块石来做什么呢?

难坏了学者,也难坏了汉字君。

期待你的回答,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张垚森

小编很拼,赞赏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