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满洲人的岩画 [复制链接]

1#

作者usin来源红缨满洲

岩画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公元5世纪我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上之,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他的描写当属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著作。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有一片广袤的黑土地,奔腾的松花江、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所以,这里是一个特别适合渔猎民族生活的好地方。

而在它的另一边,亚沟以东5公里的石人山峭壁之上的亚沟摩崖石刻,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为金国早期的满族祖先女真人石刻作品,艺术价值极大,也反映了鲜明的民族风情。

石刻现仅存两幅。一幅为男子的武士图像;另一幅为女真族贵族妇女的图像;男子像身材魁伟,英姿飒爽,女子像面容丰腴,雍容安详。石像完全采用平雕技画手法刻成,雕刻者用金属器具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平面刻出2至5毫米深浅的线条,这种石刻线技法最早起源于肃慎年代,至靺鞨发展成熟。亚沟摩崖石刻充分反映了当时满族先人的聪明才智与高超的雕刻技艺。

牡丹江市区向北约40余公里,是海林市柴河镇群力村。位于这座小村中牡丹江右岸上,有一幅距今千年以上的满族先人岩画——群力岩画。

群力岩画,在牡丹江拐进张广才岭峡谷20公里的岸边山崖上,因在原来的海林市柴河镇群力村边而得名。岩画在山峰峭壁上,人们只能从下边或远处看,隐约似字迹。所以当地人一直叫它“字砬子”。砬子是当地人对山峰峭壁的叫法。群力岩画或者说字砬子,见诸于文字不过百年。年(民国十三年)编篡的《宁安县志》记载:“距城二百里呼尔哈河东岸,系赴三姓水道也。山壁石砬上隐约有朱红字迹,天气晴朗,人多见之,惜不知为何代人遗迹。”《宁安县志》上所说的呼尔哈河就是牡丹江,呼尔哈河是牡丹江古代到近代几个名称之一。因为牡丹江穿过张广才岭宽阔峡谷后就进入今天的依兰县,然后汇入松花江,所以过去它一直是直通三姓即依兰的水路。

这块岩画长1.43米,宽1.22米,面积约为1.8平方米,共有六幅小画。画上有人、有鹿、有羊、有树、有船、有扬起的渔网和划船的桨等形状的物体。画面的人有的在喂羊,有的坐在树下,有的坐着小船在江上撒网打鱼……画面虽然很简单,画上的人与动物、树与船、网却十分清楚,栩栩如生。十分明显,这一组摩崖石画,描绘的是古代满族人的渔猎生活,而且把渔猎劳动表现得生动有趣,今天的人们如能近看也会赞叹不已。岩画如今已不是《宁安县志》上所说的朱红色,而是类似铁锈的黄色。

作为距今已有十到十四个世纪的满族先民的艺术作品,群力岩画尤为珍贵,也急需保护。

在黑龙江的右岸伯力,俄罗斯称之为哈巴罗夫斯克区附有一个岩石出口(悬崖),靠近水边的玄武岩巨石,上面有动物(麋鹿,马),狩猎场景,人物,船上的人,自由躺在表面上的拟人萨满面具。图像以象征意义和强烈的装饰传统为特色。在Sikachi-Alyan村,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所有类型的岩画。在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岩画,然而,只发现了一两个图像(或动物,或面具,或人,但不是全部,如在Sikachi-Alyan)。

不得不说,黑龙江右岸伯力岩画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因它而产生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思考黑龙江地区的地域民俗,曾在亚欧大陆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