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东北老航校,全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年4月,国民党军队逼近四平,上级决定学校迁至牡丹江。在牡丹江期间,俗称牡丹江东北老航校。
迁移途中经常遇到土匪的袭击,学校伤亡损失很大。几天后,航校的迁移专列到达了宁安。虽然宁安距牡丹江只有几十公里,但由于连接两地的铁路桥都被土匪破坏,因此运输只能用人力。在达子香开满山岗的时候,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终于在牡丹江市西南郊日军留下的海浪机场安了家。
航校初建,校领导常乾坤、王弼等与教官一起亲手自编了《航空学教程》、《飞行原理》等教学参考资料。航校的飞行教官中,有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也有日籍飞行员,语言上有很多障碍。学员的文化层次也有很大差异,教学难度很大。
大家通过各种办法,克服困难,在试飞初教机失败后,校领导及时征求各方意见,做出停飞初教机,直飞“九九”高练机的决定。为使一部分人能早日驾机起飞,学校立即成立了飞行员训练班、飞行一期甲乙班和飞行一期机械班。其中训练班有刘风、吴恺等21人;甲班有姚峻、吴元任等12人,他们都在苏联学习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乙班有林虎、张积慧、刘玉堤等31人;机械班40人。他们毕业后,王海、邹炎等人又参加了第二期飞行班的学习。
当时由于敌人的破坏和封锁,飞行用油极为紧缺。航校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对发动机喷油嘴进行改造,成功地解决了由高纯度酒精代替油料飞行,并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年7月1日,在教官带飞还不足12小时的情况下,吴元任便能独立驾驶“九九”高练机,在没有初教机飞行经历的情况下,飞上蓝天,成为航校学员中单飞第一人。
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东北解放区。11月中旬,航校由牡丹江迁往东安市,也就是现在的密山市,校址在原日本关东军机场。同时还增设了两处训练场,即桦南的千振机场和汤原机场。
经过多次搬迁,对学校损失很大,飞机破损严重。机械班的学员边学习边维修,在特殊的条件下,造就出了这批特殊的人才。很快多数学员都能独立维修飞机了。当时,国民党空军经常派飞机对东安及另外两处训练场进行轰炸。为了避开敌机的偷袭,航校凌晨二三点就起来准备早飞。
年初,从延安派方子翼等29名曾在新疆盛世才航空大队学习过飞行的人员,以及刘善本等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来到东安。后来又有多批国民党空军飞行及地勤人员起义,陆续被派往航校工作。航校通过努力和苏联达成协议,用当地物资换取他们的油料,结束了以酒精代油的飞行史。
年7月,第一期飞行教员训练班结业,随后开始了轰炸机和战斗机的训练。9月26日,“东总”任命刘亚楼参谋长兼任校长,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吴溉之兼任政委,常乾坤、王弼分别担任副校长和副政委。
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同时“东总”也决定将学校“由守转攻”向内地回迁移。
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从密山回迁到牡丹江。在这里一年中,航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王弼、顾光旭等人组成攻关小组,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在牡丹江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架“八一”式滑翔机,并且首飞成功。
年3月,为壮大航校力量,建立人民空军,“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由牡丹江迁往长春。牡丹江为人民空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学良撰稿)
来源:牡丹江市委组织部、牡丹江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雪城先锋”
作者/来源:牡丹江电视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