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非遗敦化旧国新语话非遗故事篇七
TUhjnbcbe - 2025/1/24 23:56:00

敦化建县与“赵大老爷”的故事

公元年,康熙皇帝钦定长白山为祀山,周围千余里划为禁区。按封禅五岳之例,尊长白山为神。由宁古塔将军委派官员,每年春秋两季在吉林进行望祭。由于敦化地区位于禁区之内,因此二百余年几尽荒芜。后来随着管制松懈,又赶上山东、河北灾害连发,便有许多逃荒者接踵而来。年,吉林将军铭安派人前来调查,当时已有来户人家。经奏准皇帝,铭安便开始在这里设荒务局,办理垦荒手续,以为将来建县做准备。赵敦諴便被派至此地主管放荒一事。赵敦諴在主持放荒工作中很是公正,他首先留出大量土地用作学田,一方面利用收租为将来设立学校、振兴教育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也能因为租金少而便于贫穷人租种,以吸引外来人口。同时,在办理买荒中,他一直坚持价格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很受百姓拥护,使此地人口大量增长,当时人口达到3万人左右。

公元吉林将军铭安奏请清廷设立县制,年1月25日清廷批准敦化正式建县,年敦化县城建成。赵大老爷是敦化县的首任县知事,当时人们把七品县官称为“大老爷”。他任职期间开垦荒地,整治匪患,督建敦化县,为了防止克山病(地方病)猖獗蔓延,广交国医郎中,并另其子赵中思弃官从医,赵敦咸两度赴敦化做官,清正廉明,知民疾苦,为敦化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也是敦化县的奠基者。

敦化县城建成时设立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其中东门迎旭,南门来薰,西门逸爽,北门拱辰。现存敦化东门门额,即为赵敦咸的手笔,因这座门朝东,每天迎着冉冉升起的旭日,故名“迎旭”。

迎旭门额

“先有额穆,后又敦化”的由来

历史上,额穆成为沟通唐东北亚丝绸之路纽带,东北边防要冲之地,明代设有斡朵里、秃屯河两个军事卫,永乐五年()正式设置驿路驿站。清代设立的曷木逤逻驿站更加重要,是通往宁古塔(黑龙江东京城)、盛京(沈阳)将军府、珲春戍边必由之路。乾隆三年()设立额穆赫索逻佐领衙门,设立打牲乌拉采集贡品部门。这三个衙门,额穆赫索逻佐领是清八旗制军政合一最高管理机构,所管辖的范围很大,西接吉林,东达宁安,北界张广才岭山脉,南至长白山、图门江。这一广大地区首次有衙门管理,成为古额穆县。年,清政府设置额穆县,县域增加蛟河市大部。年撤县。后年恢复县制,年再次撤县。

额穆县地图

百年驿站

辽金时期,敦化北额穆是由内地通往东北边陲的必经之路。明朝永乐五年(公元一四零七年),确定吉林到额穆、宁古塔(黑龙江省宁安市)的道路为驿路。沿途设驿站,传递文书,接待来往官员和负责道路维护。在敦化城北部一百至一百四十公里处有义气松驿站、额穆赫索罗站,由北向东北部有塔拉站、通沟站、黄土腰子站、哈尔巴岭古驿站六处。清同治年间设立额穆佐领府。光绪年间这条驿路上走来了清朝左副都御使吴大澂,他翻越张广才岭,经额穆赫索罗站、塔拉站前往珲春与沙皇代表勘划边界,立下汗马功劳。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当年的驿路车水马龙,商旅云集,店铺相望,喧闹嘈杂,达官贵人和流放边远谪戍罪犯,都沿着此路前往宁古塔。

来源:敦化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图文:张宁牛镱潼

策划:张指挥

审核:魏向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敦化旧国新语话非遗故事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