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星期二
天气:13/-5℃多云
明日:8/-4℃多云
关爱母亲河·美丽乡村行
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你们立完环保提示石碑以后的这几年,自发到江边来捡拾垃圾的市民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10月24日,宁安市牡丹江畔,正在江边打扫卫生的一名环卫工人对记者说。
从年开始,由本报、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合会发起的“关爱母亲河·行走牡丹江”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的6年来,牡丹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
今年活动主题是“关爱母亲河·美丽乡村行”。深秋时节,50多名志愿者们扛上旗帜,带上工具和垃圾袋,为了“母亲河”更加清澈,再出发。
呵护母亲河初心不改
24日,时令已经进入霜降,虽然很冷,风力也很强劲,可6点30分,志愿者已经早早等候在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门前。
72岁的志愿者闵汉良已是第三次参加“关爱母亲河”活动了。他说:“晨报第六年发起发出‘关爱母亲河’通知后,我立即报了名。6点20分就到了集合地点,虽然我年龄偏大,可保护母亲河是全体市民的事儿,不能少了我!”
虽然今年疫情一直令大家出行格外小心,可这并没影响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早在活动发出后,就有很多像闵汉良一样的志愿者踊跃报了名,但因人数限制,很多市民没参加上。
为确保本年度活动的圆满完成,“爱心帮”志愿者们提前一周就制定活动方案和行走路线,并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明确分工,临时组成了采购组、物资准备组、签到组、疫情防疫组等。为确保活动安全和顺利,秘书长南振还在活动前一天专程驱车多公里,从黑吉交界的牡丹江一号桥,往牡丹江市区方向走了一遍。
7点整,志愿者们准时出发。在车上,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分享着过去参加活动的心得。
今年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金秀华说:“作为宁安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相信大家的努力,母亲河一定会更加清澈的。”
两岸环境渐好付出很值得
外面刮着五六级以上的大风,温度最高才零上8度,可这并没影响志愿们的守候母亲河的决心。车子来到第一站黑吉交界牡丹江一号桥位置,刚停下车,大家有的给环保石碑描红、有拎着环保袋捡拾垃圾、有的专门看护大家安全……
家住在一号桥附近的居民王玉兰老人说:“自从你们来到这里,给大家讲解了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意义后,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从不往江里乱扔垃圾了。”
实事也正如这位老人说的,志愿者们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捡拾的垃圾也的确没多少。
看到今年该河段环境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志愿者周丹说:“我们的付出挺值得的,相信随着我们身体力行的宣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环保意识会更强,母亲河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哪想到,过去江边到处是塑料袋、烟盒、渔网……如今变成再也看不到飘动的塑料袋了,你们真是做了件好事儿啊!。”家住一号桥下的李国强说,我们生活在母亲河畔,最近几年,附近居民通过你们的环保知识宣传,都知道了,保护母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啊!
在宁安市牡丹江段,一位狄姓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现在江边环境这么好,都是这些志愿者们带动的好。现在,宁安的市民通过志愿者们的宣传,每年都有许多市民自发到江边捡拾垃圾。
大手牵小手守候母亲河
在宁安市东京城镇阿堡村牡丹江段的小广场上,记者遇到路过的小朋友欣桐。8岁的她告诉记者:“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在江边乱扔垃圾,要保护好母亲河,这些我都做到了。”
参加此次活动的清福小学三年五班陈镜文是年龄最小的,小镜文说,通过这次保护母亲河活动,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保护好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他将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小宣传员,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来爱护环境!
清福小学大队辅导员窦桂梅告诉记者,与晨报爱心帮一起带领同学们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们,更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环保意识的深刻教育,希望能用我们的行动,来辐射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榜样就是力量。在志愿者行走到宁安市牡丹江段,沿途在江边锻炼的居民也受到启发,自觉加入到队伍中;今年上五年级的学生小然,一直跟在志愿者们的身后,他是刚刚补课回来,看到志愿者在江边拾捡垃圾,也加入进来。
“关爱母亲河,不仅仅是要求志愿者亲力亲为,更主要的是向两岸的老百姓宣传好环保知识,让保护蓝天碧水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南振说。
下午3点多,“关爱母亲河·美丽乡村行”活动即将踏上回家的路程,令志愿者高兴的是,母亲河的环境真的通过努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表示,行动并未结束,“关爱母亲河”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首席记者:肖宝平、张振强摄影报道
编辑:栾茜
审核:臧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