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宁古塔在古代并不是专门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它同样也接收男犯人。
“流放诗人”方拱干曾对宁古塔有这样的描述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宁古塔有多么可怕了。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
宁古塔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在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宁古塔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一直是清朝时期边疆重镇,并在此地设有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时期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经济、军事、政治中心。
宁古塔既然是清政府时期的重镇,为何还被称之为“人间地狱”呢?
《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被流放宁古塔的“边塞诗人”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不管是《研堂见闻杂记》和吴兆赛给母亲的信中都提到了宁古塔离京都距离远,而且环境恶劣,到了八月就开始下大雪,这无疑是给千里之外到达此地的犯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同样在《研堂见闻杂记》中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正是如此恶劣的环境,再加上被流放之人长途跋涉到达宁古塔后,往往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而且被流放之人不是达官贵人就是一些文人,他们养尊处优惯了,突然换个恶劣的环境,自然是心生畏惧。
被流放至宁古塔的有哪些名人呢?
自从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城,原先清朝皇族发源地宁古塔就变得越来越荒凉,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就成为了清廷流放犯人的接收地。
顺治十四年()八月,江苏省吴江才子吴兆赛参加江南闱乡试,中式为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起,遭到仇家诬陷,奉旨入京参加复试,但在复试中因为害怕没能终卷,遭到除名,随后被打四十大板,罚没家产,与家人一起被流放至宁古塔。
除了吴兆赛之外,还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
这些人的到来给宁古塔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但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同时也传播了中原文化,让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到沟通。这些人的到来,给宁古塔带来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文明。
结束语:
宁古塔作为满族的发祥地,见证了清廷的辉煌到没落,从原来的重镇到后来犯人流放之地,随着时代变迁,宁古塔在不同时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关键恶劣的流放之地,犯人到达这里后,不但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还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这是无比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