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四区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TUhjnbcbe - 2025/2/3 12:52:00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

□张树永德健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云

9月17日,牡丹江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部署今年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议决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全力推动,走出一条具有牡丹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建设特色农业强市

今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东宁黑木耳以的品牌强度和.2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排行榜第19名,蝉联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食用菌类第1名,入选首批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全市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36.6万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重点推广项目万亩次,磨刀石黑土地小米等一批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前7个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3亿元、增长16.5%。

牡丹江市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50%以上,多年来形成的“菌菜牧林药”特色精品农业,始终是牡丹江在全省有位次、在全国叫得响的优势。该市在全力筑牢粮食生产“安全线”的基础上,坚持打好生态绿色有机牌,不断提升特色农业规模、质量、效益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农业高质高效上走在全省前列。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现代农业的首选。日前,记者从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福建中绿投资有限公司拟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闽台绿色食品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是绿色食品高新科技领域生产米糖浆、米蛋白、甜玉米深加工等。

牡丹江市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抓好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探索产加融合、产销融合、产游融合新模式,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打造一批十亿级特色农产品品牌。

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9月15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牡丹江市深入开展校地全方位战略合作,双方共同签订《牡丹江市人民政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主要在强化科技合作、支持牡丹江中医药产业区建设、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人才培训交流、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牡丹江市不断强化科技驱动优势,近两年来深化与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省工研院、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加强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平台建设,重点运用设施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沿技术,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科技示范园区,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醉美雪城,如诗如画。行走在深秋的牡丹江乡村,风吹稻浪、金穗垂首,小桥流水、山水相映。

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以来,牡丹江把办会与促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不一样的乡村风情。“中兴里”民宿、上官民宿、穆棱七彩花田等项目融合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元素,实现了民俗游、乡村游集群式供给,推动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富民强村、乡村治理全面提升。既让游客感受到“原山原水原生态”,又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牡丹江市乡村建设基础和环境面貌较好、精品村比重大,特别是借势举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的机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干净整齐的街道、灰瓦白墙配上有故事的墙画,小院里长势旺盛的绿色蔬菜,悠然可见远山……宁安市上官地村新建成的民宿项目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精彩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借力旅发大会,投资0万元,采取租赁、代管、委托三种房屋托管方式,对现有民居进行优化提升,强化生态淳朴自然的田园主题,打造一系列原乡风貌的主题民宿集群。”村支部书记褚丽娟说,民宿整体建筑风格以关东民居为主,融合朝鲜族、新中式、仿唐式等风格,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离上官地村不远的小朱家村,则打造了石板米仓在地文化精品民宿。民宿依湖而建,突出石板米仓在地文化,自主原创园林造景手法,创新传统酒店和民宿模式,最大程度地保持田园风格和农家的舒适放松。

随着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在牡丹江的举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变成牡丹江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牡丹江持续释放“旅发效应”,以旅发促进乡村振兴。全市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局,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哈工大、省中医药大学积极为牡丹江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通过培育中兴村、杏树村、保安村等17个特色文化旅游村,全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村庄增加到53个,海林顺桥村、宁安上官地村和江西村成为全省旅游重点村,穆棱孤榆树村成为第三批全国旅游乡村重点村,宁安渤海镇成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宁安市成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玄武湖农业公园、横道河子俄罗斯风情小镇等15个旅发大会改造提升项目持续火爆,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8月份,中兴朝鲜民俗村、七里地生态村等14个新建项目,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

全力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

年牡丹江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8.4%,增速全省第三,农民收入在全省各地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实现连续18年领跑全省。

近年来,牡丹江始终把调结构、促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突出消费引领、效益优先导向,加快拓展增收新渠道、新空间,全市贫困人口提前一年达到现行脱贫标准,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牵动的农民增收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东宁、穆棱、海林被纳入黑龙江省高值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东宁绥阳镇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海林蔬菜村、穆棱市悬羊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牡丹江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围绕“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各地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打造“一乡一业”,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推动创业就业促增收。全市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吸纳农民灵活就业,培育壮大农村电商、网购、直播带货、休闲农业、农村物流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业,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深化农村改革促增收。牡丹江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登记成果,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与农村集体、农民群众合作开发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全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牡丹江市县域经济基础较好,全市以县域经济在全省整体晋位、走在前列为目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县域承载力,推动要素集聚、人口集中,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重振县域经济辉煌。牡丹江市突出“一县一业”,鼓励支持各县(市)加快培育1~2个主导产业,深化市县合作、县县合作,落实“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做优县域园区发展平台,形成县域产业集群化、全链条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整体晋位。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健全人才资金科技“三下乡”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重点投向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落实“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机制,引导更多优秀年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乡级行政区划,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农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机会和现代化建设成果。-09-:00:00:0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优势区打造乡村宜居宜业样板区打造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区建设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