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电近年来,承担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铁路运输和建设管理任务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为己任,主动融入、全面接轨,加速建设发达完善快速铁路网,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运力支撑。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境内铁路纵横交错,高铁成网,动车飞驰,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红利惠及民生,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动车组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变为现实,沪苏浙皖“一体化”不断推进。
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全年发送旅客首次突破7亿人次,达7.32亿人次,客发量占全国铁路的20.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首位;货运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发送货物1.84亿吨,同比增长1.8%,实现客运提质、货运行动增量预期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惠民成绩单。
现代化的上海调度指挥中心。陆应果摄
长三角铁路成网,高铁发展呈现“加速度”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亿元。
上海局集团公司今年铁路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计划投资.33亿元,确保商合杭南段、皖赣芜宣段、沪通一期、连镇铁路淮镇段、合安高铁,衢宁铁路、三线电化水蚌线改线、苍南站改造等8个项目按期开通,力争10个;确保沪苏湖、合新高铁安徽段、沿江武合高铁,沿江合宁沪高铁、金建铁路、宁芜二线等6个项目按期开工;力争通苏嘉甬、杭温二期、沪嘉杭、金华至义乌客运专线三四线工程、改建沪昆铁路塘雅至蒋堂段外绕工程、大丰港支线铁路、陆家浜货场等7个储备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做好淮宿蚌、巢马、甬舟、温玉、衢丽铁路等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全年计划开通新线里程逾公里。
铁路加快发展,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年,上海局集团公司完成基建投资.12亿元,连续4年保持亿元以上,居全国铁路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铁路建设按下“快进键”,高铁发展从无到有,“高铁大局”发展呈现“加速度”。年,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和徐盐、连镇高铁连淮段陆续通车。至此,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万公里,达公里,开通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京沪、沪宁、沪杭、合蚌、宁杭、宁安、杭甬、杭长、合福、郑徐、金丽温、衢九、杭黄、青盐等高铁线路达24条(其中联络线2条),高铁运营里程公里,居全国铁路之首,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之一,带动沿线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上海虹桥、南京南、杭州东、合肥南等一大批现代化高铁客站建成投入使用,重构经济发展“新版图”。
长三角织线成网的铁路,像四通八达的粗壮血管与全国铁路干线网络互联贯通,“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域内除舟山外的地级市全部开行动车,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群融入“半小时至3小时经济圈”,至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间实现公里内5小时到达,公里内8小时到达。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长三角铁路迎来新一轮加快建设的重要机遇。预计“十四五”期间,其境内有22条高铁、6条普速铁路、7个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总里程达公里以上,运力进一步扩充。
未来,长三角铁路令人期待。到年,铁路网密度达到公里∕万平方公里。
智能化、品牌化服务,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速度与密度是交通运输之“魂”。近年来,长三角铁路适应市场化需求,积极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实行“一日一图”精准开车、“一车一策”精益售票,节假日客流高峰显现,客发量增幅明显高于平常,担当乘务、始发列车客座率位居全国铁路首位;常态化条件下每天开行客车超过对,规模效益日益突显;上线运行时速公里17辆编组超长版复兴号、时速公里动力集中型复兴号,进一步扩容。年,长三角铁路复兴号列车开行数量增加至对。
站车服务智能化,铁路售票从“小窗口”到“大数据”,颠覆了购票方式。长三角铁路推广刷脸进站、高铁换乘地铁免安检;购票迈入“智能”时代,实现互联网、车站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机“扫码支付”全覆盖,APP自主选座、接续换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