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都名人》电视讲座是由盛泽丝绸文化节组委会主办,盛泽文联副主席、作家沈莹宝先生主讲。
该电视讲座通过对盛泽历史名人和近现代优秀人物进行梳理,从中遴选出16位曾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作出突出成绩或对盛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名人,分成八讲,逐一进行介绍。
计东
计东(—),字甫草,号改亭,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诗人,他与顾有孝、潘耒、吴兆骞合称“吴中四才子”。他曾撰写《筹南五论》上书史可法,纵谈南明的形势,被视为奇才。计东被载入了《清代七百名人传》,并入祀苏州的“五百名贤祠”。
计东的父亲计名是一位正直、博学的秀才。明朝天启五年(公元年),计东出生于盛泽近郊的茅塔村,幼年时,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刻苦学习,后来又在著名文学家、复社领袖太仓张溥的门下读书,15岁时就考取秀才,文才逐渐为人们所赏识。
计东虽然年少,却已“负经世之才”,并且自视甚高,自比前秦的王猛、唐初的马周和南宋的陈亮。崇祯十七年(公元年)清兵入关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权。计东撰写了《筹南五论》,纵论南明的形势,并以此去拜见南明大学士史可法。史可法看了之后,十分惊叹,将计东视为奇才,认为《筹南五论》与南宋时陈亮的《中兴五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当时大势已去,面对清*的重兵压境,计东所写的“五论”已难以实施,故而无法对他重用。
南明灭亡后,计东在茅塔村的“学山草堂”中闭门苦读《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研究“治国平天下”的义理,并且对兵法、阴阳、占候之术,无不通晓。顺治八年(公元年),计东入太学为贡生,顺治十四年(公元年)考中举人。
清朝初年,江南的赋税最重,不少江南的官吏士绅拖欠税银钱粮,顺治十八年(公元年),朝廷罢黜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个府的名拖欠钱粮的进士、举人和贡监生员。在这场震动朝野的“江南奏销案”中,计东也被革去了功名。
之后,计东心灰意冷,从此无意于科举,决意游历四方,以增长见识。他纵览山川胜景,广交各地名士,一时间海内士大夫几乎没人不知道计东之名。计东受到各地名士们的热情接待,他常常议论风发,纵谈诗文,或臧否时事,或愤激怒骂,因此也被人视为狂倨。
计东虽然外表放浪不羁,但内心却中正严谨。他云游到顺德府(今河北邢台)时,想起了曾在这里任通判的前辈文学家归有光的《顺德府通判厅记》,不禁感慨不已。因为没能寻访到归有光的故居,他就在官署旁边的一个废园中设香祭奠,长跪痛哭。
在邺城(今河北、河南交界处的安阳之北),计东找到了明代布衣诗人谢茂秦的墓地。他拿出身边所有的银子,请当地的官员为谢茂秦的墓封土3尺,并立了墓碑,还赋诗凭吊谢茂秦。
计东曾两次到商丘,留下了不少诗文,对当地的诗风文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商丘,他结识了当地一位文学青年宋荦,对他的文章与诗词赞不绝口,并把他看作像唐代的严武、李德裕一样的治国之才,尽心对他加以指导和扶持。后来,宋荦先后任江苏巡抚和吏部尚书,所以人们都佩服计东有知人之鉴。
计东的游历,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对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影响,古战场上的车辙箭镞、荒烟蔓草,激起了他苍凉壮烈、愤然不平的思绪,故而他的诗文开始多了一份雄豪之意气。
计东性格豪爽,所结交的大多是各地的名士,他曾经和绍兴、萧山、太仓、苏州、松江、宜兴、无锡、昆山、嘉兴、嘉善、德清、杭州等地的名士,如吴伟业、朱彝尊等著名的诗文大家,结成了“十郡大社”,邀集了数百条游艇在嘉兴的南湖集会,吟诗会文,活动了整整三天才结束,在当时被传为文坛的盛事。
计东为人非常重情义。顺治十四年(公元年),吴兆骞因江南乡试案被流放到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计东不仅对吴兆骞百般照应,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吴兆骞的儿子,以表达他的关切之意。
计东生性怪诞,生平奇事很多。有一次,他从泰州回家,渡长江时,因为大风雨雪,船不能行,同行之人都唉声叹气,唯有计东一个人手持好友王士祯的诗集,专心读诗,读到激动时竟然号啕痛哭,一会儿又破涕大笑,也不顾大家在一旁围观,独自一人吟啸自乐。
在吴门,他对当地的一位孝子*向坚自称门生。人家问他,*孝子不识几个字,为何拜他为师?他说:*孝子徒步万里寻亲,历经种种险阻,将父母从云南护送回家,这样的人连*神都会敬重,我为何不能尊他为师?
计东的长子叫计准,三岁就随计东学读《毛诗》,五岁就正式从师读书,好学不倦,号为“神童”,十四岁就成了秀才,深受计东的宠爱,但是天不假年,计准十六岁就夭亡。
计东因为计准的夭亡而悲痛至极,他在茅塔村住所附近建了一座“思子亭”,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又请自己的好友、著名散文家汪琬为“思子亭”作记。计东丧子后,每天思念不已,终于忧伤成疾,于康熙十五年(公元年)抑郁而死,终年52岁,葬于盛泽焉字圩的斗家浜。
计东的一生坎坷不绝:幼年时家贫,寒窗苦读;得中举人后,又因江南奏销案而被罢黜,之后终年颠簸在旅途上;中年丧子,悲伤过度,一位满腹经纶的文学家,可怜就此而殁。
计东的才学与诗文极受时人的推崇,后来任大学士的王熙对他尤为器重,屡次推荐计东,但都未成功;终其一生,计东始终未获重用。康熙十八年(公元年),清廷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选拔人才,王熙再一次推荐计东,派人来吴江寻访,但他早已*归*泉。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年),宋荦来苏州任江苏巡抚,此时计东已故世多年,宋荦十分怀念当年对他有恩的计东,于是多方收集散计东的遗作,编成《改亭文集》16卷,并亲自为之作序,刻印行世,使计东的文章得以传世,也留下了一段文坛的佳话。后来,计东的次子计默又在朋友的资助下刻印了《改亭诗集》6卷。《改亭诗集》与《改亭文集》在《四库全书》内都存有书目。
道光年间,陶澍任江苏巡抚,他将苏州沧浪亭的“苏公祠”改建为“五百名贤祠”,请名家摹刻了苏州历代乡贤名宦人的画像,每岁致祭。计东也名列其中,画像上的赞辞共16字:“《筹南五论》,见重史公。诗文余技,遇穷益工。”计东的名字还列入《清代七百名人传》,并记入了《清史·列传》中。
计东苏州石刻像
钮琇
钮琇(?—),字玉樵,盛泽南麻的北麻村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也是当时一位博学多才的易学家,他的名字被《辞海》收录。
钮琇出身在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家庭十分贫穷。他的父亲寄厚望于他,曾作《离骚经》注并检校《通鉴》,用以教子。钮琇少年时,父亲将他送到名士吴南邨的门下读书,吴南邨死后,又跟随族兄钮棨读书。在他们的影响下,钮琇接受了传统的正规教育。
康熙十一年(公元年),钮琇被选拔为贡生,进太学深造,受到国子监祭酒徐玉峰的赏识,并以拔贡生的资格进入仕途,于康熙十六年(公元年)被派往河南项城县任知县,并兼管沈丘县,后来又先后改任陕西白水县知县和广东高明县知县。康熙四十三年(公元年)死于高明知县任上。
钮琇为人极有才略,处事果断,为官清廉,因此颇有*绩。在任项城知县时,许多人因为亏欠官府的税赋而大量逃亡,致使土地荒芜。钮琇动用库银,添置耕牛、种子与农具,鼓励农民回来耕种。当时,沈丘县的监狱中有6名犯人,已经关押了17年还没结案,钮琇立即查明原因,原来是受江南的一件案子牵连,钮琇当即将6名犯人释放。前任知县对他的果断处置十分钦佩,说:“我在沈丘13年,不敢断此案,你到任3天就结案,才识胜我多矣!”钮琇在白水县任知县时,以执法严明著称。当时白水的灾荒严重,土匪乘机劫掠,钮琇一边严厉惩治劫掠者,一边赈济难民,逃荒民众纷纷回归,境内的治安顿时好转。
钮琇调任广东高明县的时候,山中盗匪出没,民众纷纷逃逸,农田大多抛荒。钮琇到任之后,作了一番考察与分析,原来因境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一些人贫而为盗,一些人外出逃亡。于是钮琇先招抚了一部分盗匪,并给24名强盗发了免死牌,命他们守卫城池以赎前罪;对于贫苦的百姓,则采取招徕流民,发口粮,建房屋,让他们安心耕作,并减轻了赋税。经过他的一番调处,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境内逐渐显现升平的气象。高明地方历来水灾频繁,钮琇到任后不久就发动民众筑堤坝,疏浚河道,消除了水害。他还在县里设义塾,教民读书,美教化,移风俗,救济孤寡贫寒,民众深受其惠。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年),钮琇病逝于高明知县任上,百姓们无不痛哭,连远在河南项城、沈丘县的百姓也赶来送殡。钮琇的一生唯有一箱诗书,两袖清风,故而直到十年后才得以盘柩回家乡安葬。灵柩离开高明的时候,赶来相送的队伍绵延达60里。高明的老百姓都对钮琇感恩戴德,将钮琇列入了当地的名宦祠。
作为一位廉吏,钮琇*绩颇著,受到百姓的拥戴,但他做官27年,却始终没获得升迁,终身只是一个七品知县;然而他并没有多少牢骚,文人的秉性让他淡于名利,并在繁琐的*务之余寻觅一份读书人的愉悦。
在《清史列传·钮琇传》中称钮琇“簿书之暇,不废笔墨”,他在理*之余,常以诗文自娱。他尤其喜爱搜求各种稗官野史、神话传说,编著成《觚剩》12卷;此外还有《临野堂诗集》13卷、《文集》10卷、《诗余》2卷、《荔梦编》1卷、《尺牍》4卷行世。
《觚剩》是钮琇的代表作。“觚”指古代用来记事的简牍,“觚剩”就是觚所记载之剩,专门记录各种遗闻轶事。《觚剩》分为正、续两编;正编分为8卷,按故事的来源和所经历的地区来进行编排,分别为《吴觚》3卷、《燕觚》1卷、《豫觚》1卷、《秦觚》1卷、《粤觚》2卷,并有自序1篇;续编分为4卷,按故事的性质和内容来编排,分别为《言觚》1卷、《人觚》1卷、《事觚》1卷、《物觚》1卷,也有自序1篇。
其中《吴觚》写家乡的见闻;《燕觚》写京都求学、候选时的见闻;《豫觚》写河南项城的见闻;《秦觚》写陕西白水的见闻;《粤觚》写广东高明的见闻;《言觚》记言,《人觚》记人,《事觚》记事,《物觚》记物。
《觚剩》所记述的诗文杂事,大多为明末清初的史料,所记载的见闻、传说,大多比较可信。《觚剩》中的有些内容因为涉及清朝初年对汉民族的镇压,故而在乾隆年间曾遭到当局禁毁。
钮琇的仕宦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应该说是有益的。他因为宦海漂流,足迹遍及天南海北,不同的地域文化,增长了他的见识,拓展了他的心胸,不仅得以游览大好河山,还搜集到丰富的神异故事,这些都构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资本。
《觚剩》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一般不能载入正史的人物轶事。
如《英雄举动》,写熊廷弼督学江南时重视人才的贤者形象;《雪遘》突出了海宁县孝廉查伊璜慧眼识英雄,发现了沦为乞丐的英雄人物吴六奇。这些事都是正史中不可能记载的;《共冢》记述了顺治七年耿继茂、尚可喜在文州屠城之事;《虎林*营唱和》讲了两位吴江人吴炎、潘柽章因为明史案的株连,在临刑前的情景。这些都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第二类,是不可能载入正史的女性故事。
赞美女子的才华和胆识,同情她们的悲惨命运,是《觚剩》总的倾向。如《云娘》讲述了女中豪杰李云娘处变不惊的形象,《于家琵琶》叙述于孝廉和红桃以琵琶结情的悲欢离合。
第三类,是不可能载入正史的神怪故事。
钮琇所写的神怪故事,体现了他独到的神怪观。如《哑樵》,写一位樵夫目睹大蛇的奇异经历,他帮助了大蛇后,却突然不能开口说话,直到三年后大蛇变成了龙腾空而去,他才能开口说话;《海天行》则是一篇将航海与航天结合起来的奇妙小说。
但凡笔记小说,内容往往上下古今,无所不包;一书之中,兼有小说、故事、历史、文学、杂记、琐闻,考据典故、品评诗文也夹杂其中,因而形成有闻则录、不拘一格、记言叙事、长短随宜的特点,能补正史的疏漏,《觚剩》就是这些特点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觚剩》中所讲述的明末清初之际的社会内容十分庞杂,官场、科场、青楼、市井、战乱、灾荒、文字狱、风俗民情、方物特产及诗文书艺,几乎无所不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觚剩》中,钮琇为家乡吴江记录了不少文人轶事、民间传说和市井轶闻。像《秋灯》描述了吴江“中秋灯会”的盛况,《岁寒集》记录了钮琇的老师吴南邨和族兄钮棨的诗文,《小鸾》记述了午梦堂才女叶小鸾与母亲沈宜修对诗的雅事,《黑漆漆》讲述震泽天文学家王锡阐夜观星象的趣事,《二潘》、《小座师》讲述潘柽章、潘耒兄弟与吴炎的轶事,《桃花园》写侍郎杨绍云在震泽镇筑桃源洞,《木偶出号》讲了盛泽茅塔村的一件怪事。
钮琇在《觚剩》中还讲述了关于盛泽名流卜舜年、柳如是和汤豹处的几件轶事传闻。其中《泥无身》写了卜舜年的狂生形象,《河东君》讲的是柳如是的故事,《画水》写汤豹处绘画的轶事,《睐娘》则讲述了汤豹处的女儿睐娘的神奇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觚剩》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然往往点缀敷衍,以成佳话,不能尽核其实。”这些略带微词的评论,恰恰道出了此书的“笔记体小说”的性质,尤其是以“神怪徵其诡幻”的特点,倒是《觚剩》的优点和价值之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